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李绍远
“一个清晰的发音、一个主动的拥抱……都足以让我们开心许久,他们的进步就是我们工作最大的动力。” 6月24日,儋州市举行全市教育大会,表彰2024年度儋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儋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黄平获评“优秀教师”,面对荣誉,她是这样说的。
黄平认为,特殊教育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耐心。也正是这份认知和坚守,她在儋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待就是10余年。前些年,这位重庆姑娘在儋州成家了,扎下了根。她说,“特教老师愿意和孩子一同成长。”
一个字教一节课,一个动作重复无数遍
“这是‘米’,大米的‘米’,我们吃饭的‘米’。”这天,在培智部的班级里,黄平手捧着一碗大米,让学生一个个触摸感受,锻炼感知能力,又陆续播放图片、视频等有关大米的画面,再次加深学生印象,再一句又一句的教学生认识“米”字。
一个字,她教了一堂课,30分钟。图片、视频还有口语、手语等教学动作全部用上,只为了让学生记住一个字。是的,她的学生,是一群特殊孩子,有的患有孤独症、有的患有多动症。有的是唐氏综合征……但黄平并不觉得他们“特殊”,“他们是学得慢些,但我们有耐心。”
2013年创办的儋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是儋州市唯一一所为残障儿童少年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如今学校有学生250余人。黄平是第一批到学校任教的教师之一,10余年间,第一批来自外地的教师已有不少离开了学校,但她选择在儋州扎下了根,先后带出两届学生。如今,黄平和同事们教出的孩子有的已经上了大学,有的去海口特殊学校念高中。
这些走出校门的孩子并没有忘记黄平这群陪他们长大的老师,时常发来问候。“有一个学生读高中后,不时会给我们发信息问好。那时,我们几个老师就围着看了信息一遍又一遍,心里是甜的。”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 每步成长都要称赞
“特殊孩子很难教的!”“为什么不远千里而来儋州当特教老师?”
曾经,面对质疑,黄平和同事们都尽量解释,也曾坦言告知,从重庆到海南儋州任教,一开始是为了一份工作。但10余年下来,儋州特殊教育学校有关负责人说,“她们对学生满怀爱意!”
该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起,学校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等院校陆续校招20余名教师,有10余人留任至今,“他们用无私的爱与专业的知识,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
10余年光阴转瞬即逝,难免有许多让人难忘且深刻的记忆。而黄平等教师铭刻的却是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瞬间:多动症孩子不自伤了、孤独症孩子开口说了第一句话、大小便不能自理的孩子,经过几年的教学,终于可以独自冲向去厕所……
孩子们的每一个小进步,都收获了来自老师眼角泛光的肯定与鼓励。“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每一步成长要拍手称赞。”黄平说。
也许,从拧干一条湿毛巾到擦桌子,对正常孩子而言是轻而易举,但对特殊学校这群行动不便以及患有各类症状的孩子而言,如同一场艰难跋涉。而黄平等教师,就是陪伴他们跋山涉水的人。
多年来,黄平和同事们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只为用最简单的方法,教会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如今,她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这是她教学的科研成果,也是她致力为这群孩子摸索出“坦途”的生动体现。
“孩子们走得慢,学得慢,我们就慢慢走、慢慢教。我们有耐心。”黄平说,人生是一场勇往直前的旅途,和这群孩子相遇,是彼此的选择,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尽己所能为他们在旅途中撑起一把伞,点亮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