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教育 > 家庭教育

如何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热议)

栏目:家庭教育     来自:中国教师教学研究网      时间:2025-09-12 10:54

  孩子已经放学,家长仍在上班,是摆在许多双职工家庭面前的现实难题。破解这道难题,需要学校、社会、家长等各方携手,共同把这道民生必答题的答案写实、写深、写温暖

  新学期伊始,悠扬放学铃声在下午3点半准时响起,孩子们欢快地涌出校门,不少家长却为此皱紧了眉头。孩子已经放学,家长仍在上班,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差,成了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

  “三点半难题”的症结,本质上是家长工作时间与孩子在校时间的结构性错位。为破解这一民生痛点,各地已积极探索多种路径,但部分家长反馈学校的课后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只是看着写作业”,难以满足孩子多样化发展需求;一些地区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与家长下班仍存在时间差,衔接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校车服务安全管理、社区托管点专业师资与稳定经费保障等亦是现实挑战。

  “三点半难题”是摆在家庭、学校与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它关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宁幸福,更关乎全社会育人合力的形成。答好这道题,需要的是“同题共答”的共识与协同,唯有各方携手,方能找到最优解。

  学校要发挥关键作用。学校提供课后服务,不应仅是简单的“时间填充”,更应迈向“量质齐升”。除了组织学生完成作业、进行课程答疑辅导,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师资、场地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在上海宝山区,全区97所公办、民办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分时段安排作业指导、特色课程,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黑龙江哈尔滨花园小学在课后服务时段,基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开设了100余个门类的特色“种子”课程。实践证明,变“看管”为“赋能”,孩子在课后时光中就能收获更多成长。

  社会力量是纾解“三点半难题”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各类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场地、课程与专业资源,将其有效导入日常课后托管服务,大有可为。近年来,不少地方的青少年文化宫等机构尝试在暑期开设托管课程,若能将此类优质课程日常化、社区化,无疑能极大丰富课后服务供给。社区可联动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体育机构,以及符合条件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引入专业力量,开设更多寓教于乐的活动项目,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身心、培养兴趣,实现“离校不离管,活动更精彩”。

  家长是破解难题的重要参与者。家长应积极参与家校沟通,主动了解并理性选择学校或社区提供的课后服务项目,及时反馈诉求与建议。在家庭层面,亦可尝试与邻近家庭组建“互助小组”,在邻里相熟、信任的基础上,轮流照看孩子,组织学习或活动。更重要的是,即便工作繁忙,家长也应努力提升陪伴质量,利用有限的闲暇时间,关注孩子的情绪与状态,进行亲子阅读、户外运动等,给予孩子有效的情感支持与陪伴。

  孩子的成长,既需要知识的教导、温情的陪伴,也需要一些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留白”时光。化解“三点半难题”,目标并非要用无缝衔接的活动填满孩子的每一分钟,而是要消除令人忧心的“安全真空”与“教育盲区”,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充实、有益、快乐的课后环境。这迫切需要我们写好“家校社协同”这篇大文章,将学校的主导作用、社会的支持优势和家长的参与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把这道民生必答题的答案写实、写深、写温暖,让“三点半的钟声”之后,回响的不再是困扰与焦虑,而是孩子们的欢笑声与成长的拔节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2日 19 版)


阅读排行榜

图片新闻榜

图书排行榜

中师在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联盟合作
帮助中心
加入我们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腾讯关注
微博关注
微信关注
服务指南
会员服务
运营服务
广告服务
品牌合作
地方教育
教育培训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