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教育 > 家庭教育

讲好家风故事 滋养学生心灵

栏目:家庭教育     来自:中国教师教学研究网      时间:2024-12-23 04:17

  青砖灰瓦、朱门铜环,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的李大钊故居内,一场沉浸式导览剧正带着观众穿越回百年前,来到那个李大钊在这里生活的午后。

  “在故居再现李大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让观众与历史人物‘对话’,讲活其中的家风故事。”北京李大钊故居执行馆长刘洋介绍,沉浸式导览剧《守常先生》以家风为主题,目前已演出180多场,吸引2万余人次观看。

  如何把宝贵的历史资源用好、把红色故事讲出门道?从当讲解员到成为馆长,刘洋一路走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故居不仅要有精心的展陈,还可以构建更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情景,让观众在参观中有所思、有所得。”刘洋说。

  家风家教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财富。近年来,北京李大钊故居做足“家”的文章,在推出沉浸式导览剧《守常先生》的同时,还与学校、社区合作打造文华24少年宣讲团。宣讲团由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奋斗小学等学校的学生组成,名字取自北京李大钊故居的门牌号。

  “大家请看这副军棋。李大钊曾在这里带着孩子们亲手画棋盘、折棋子。”李大钊故居西耳房入口处,奋斗小学学生张涵弈介绍。走出西耳房,来到西厢房门口,自忠小学学生尚禹辰正在给游客讲述李大钊与老式风琴的故事。深挖李大钊故居中的家风元素,学生在讲解中不断滋养自身的精神世界,赓续传承向上向善的家风。据介绍,从去年开始,文华24少年宣讲团利用周末、寒暑假义务讲解,已吸引120多名学生参与,讲解100余场。

  “对孩子来说,家风是人生的重要一课。”西城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朱平说,近年来,当地深入挖掘整理文化资源,形成了“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立体式文化矩阵,推动文化场馆和学校联动,把红色家风教育融入小学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5日 11 版)


阅读排行榜

图片新闻榜

图书排行榜

中师在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联盟合作
帮助中心
加入我们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腾讯关注
微博关注
微信关注
服务指南
会员服务
运营服务
广告服务
品牌合作
地方教育
教育培训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