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 农村隔代教育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
湖南省泸溪县武溪小学 张丽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不发达地区青壮年向发达地区寻求机遇,平常很少返乡,这样一来,下一代的抚养都交给了祖辈。当然还存在父母离异,双亲离世等意外情况,导致孙辈和祖辈生活,这些都是隔代教育。近些年,隔代教育成增长趋势,父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让祖父母成为孩子家庭教育的主导,同时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在隔代教育中,祖辈虽然从父母走过来,但是仍不能代替在现一辈教育中父母的地位。隔代教育产生的诸多青少年教育问题,已经被社会广泛的关注。恰逢家庭社会工作这一概念的提出,利用家庭社会工作来解决部分隔代教育问题,已经成了社会期待的方案之一。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并且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对农村地区隔代教育学生养成教育情况提出问题,从而制定相关的解决策略。这样的研究,首先就可以为某地改善隔代教育情况作出指导,同时为当地家庭社会工作者提供理论研究帮助,这样可以更好的促地当地家庭教育,缓解目前存在的交流沟通等问题,让祖辈了解更多的教育技巧和问题原因,从实际上缓解祖辈教育压力的同时,为当地青少年健康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隔代教育已经成为全国的社会现象,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特性,但是总存在着相同的地方。而且本次研究调查在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这对于所有的隔代教育家庭都是适用的。让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利用家庭社会工作消除隔代教育的问题,帮助隔代教育家庭走出困境,让其亲子关系良性发展,从而让社会更加稳定地发展,这才是研究的最终意义。
二、隔代教育下学生养成教育现状
(二)隔代教育下学生养成教育亲子关系基础情况介绍
1.抚养人年龄情况分析
因为农村及周边地区提倡早婚早育,所以生育年龄较小,但是由于隔代教育情况复杂,所以抚养人年龄差距较大。同时抚养人年龄关乎到抚养人出生时间,以及个人成长的时代经历,同时还影响个人性格和成长追求,对于价值观影响较大,对被扶养人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所以抚养人年龄是考察隔代教育现状的重要指标。总体来说,抚养人的年龄偏高,在抚养青少年并开展养成教育方面有所欠缺。
2.抚养人的受教育程度情况分析
抚养人往往是家庭中对青少年教育的第一人,其见肩负着被抚养人生活中的家庭教育。其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了对孩子的日常知识教育、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在研究隔代教育家庭的过程中,抚养人的受教育程度也是重要参考数据之一。隔代教育家庭中的抚养人学历普遍不高,受教育水平较低,可能会成为影响隔代教育家庭中的教育,尤其是养成教育。
3.隔代教育的父母亲子互动特点分析
除去双亲意外事故外,隔代教育家庭多为外出务工。由于受到地理以及经济因素影响,很难和被扶养人进行互动,其最主要的互动方式也是依靠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针对隔代家庭父母亲子互动特点进行分析时,主要是从通话时间和通话次数上继续情况统计,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衡量父母亲子互动情况。从电话联系次数和联系时长上来看,隔代教育家庭中青少年和父母联系的次数较少,联系时长较短。这样的亲子交流状况,不足以发挥亲子交流应有的作用。
三、隔代教育下学生养成教育的问题
(一)亲子情感沟通不足
1.留守家庭隔代情感交流观念比较落后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近45%的留守家庭中的老人忽视隔代情感交流,他们简单的将情感交流视为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监督孩子学习。还有少部分老人认为照顾孩子生活和学习也有些吃力。在农村家庭中,很多老人还需要务农,不仅要承担照顾的责任,还需要保证日常的开支所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祖辈根本无暇和孩子进行情感沟通,更无法了解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
另外,还有部分隔代教育家庭的情感交流观念较为局限,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忽视了家庭心理健康建设的重要性,很多祖辈和孩子的情感交流问题依然存在。隔代教育儿童年龄较小的,或是缺乏与祖辈交流的观念,或是被缺乏交流观念的祖辈忽视;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的则表示和祖辈之间的交流存在隔阂,和祖辈沟通不畅,长此以往他们不愿意与老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这种亲子双方情感交流观念的缺失、落后造成祖孙之间仅有简单的交流,缺乏更深的情感交流。
2.留守家庭祖孙隔代情感交流技巧不足
相关学者的研究表示,情感交流的技巧是情感交流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经过调查发现,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隔代教育家庭中祖辈往往扮演权威、管教者的形象,而难以将孙辈视为平等的角色来对待和交流,在相处过程中,容易忽视孙辈的切实需求,仅凭自己的判断来做决定,在与孙辈交流时,采取过于强硬的交流技巧,如过度评价和干涉的学习,给予孙辈负面反应,这样既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也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畏惧等情绪。总之,隔代教育中情感交流的技巧使用不当会大大阻碍祖孙的情感交流。
(二)养成教育水平较低
1.溺爱孩子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隔代教育家庭背景下,祖辈对孙辈存在的溺爱行为。当然在血缘关系下祖辈或多或少会对孙辈产生溺爱情绪,只是不同家庭环境下祖辈的溺爱程度有所不同,从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隔代家庭亲子教育中溺爱行为的严重性。
2.教育观念陈旧
从生活实际来看,当前隔代教育家庭祖辈的平均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很多祖辈在孩子教育上给予的帮助非常有限,与此同时,祖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更是给亲子交流增加了困难。有调查显示,近45%的祖辈认为在亲子教育上自己是“凭经验办事”,“常用过去观念教育孙辈”的占比也达到46%,但会“主动学习新的家庭教育知识”仅有7%。这种情况来看,很多隔代家庭中的祖辈一方面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主动学习新的家庭教育知识。长此以往在于孙辈沟通过程中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三)亲子生活不充分
除了上文提及的情感沟通不足以及教育水平较低等问题,亲子生活不充分也是隔代家庭亲子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首先,从最基础的角度来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亲关系,父母给予子女的情感关怀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隔代教育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缺失或淡化,使整个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有所弱化,使孩子在成长过程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父母不仅是家庭生活经济的重要承担者,也是情感交流的中心轴,三代人的情感以他们为中心互相传递,而父母的长期缺位必然会使这一沟通机制发生问题。孩子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情感关怀和亲情温暖,久而久之容易缺乏安全感、信赖感,甚至内向、自闭、对外界环境过敏等等。其次,家庭生活中很多祖辈忽视了孩子应发挥的作用,适当的亲子家庭活动能促进家庭交流和沟通,如一次简单的扫除工作、做饭活动、户外运动等等。祖辈分担了本应由父母承担的责任,在家庭活动方面则表现的力不从心,很多隔代教育家庭中孙辈参与家庭生活较少,祖辈包揽的方式看似是宠爱,实则减少了亲子之间的交流机会。
四、解决农村隔代教育学生养成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亲子情感交流,为养成教育提供基础
首先,家庭社会工作应该对隔代教育家庭中的抚养人和被扶养人的情感状况进行了解和介入,对于双方的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同时对每次走访时的被走访家庭的心理状况进行记录,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的根源,及时的协助处理。
隔代教育家庭中亲子双方应该有针对性的提高亲子情感交流技巧,例如交流感想和倾听。在和合适的机会上,对其情感沟通技巧进行相关的训练。同时在日常的亲子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对其情感交流中采用的语言和行为加以规范,从而让其更好的在日常交流中传递出真实的感受,同时可以反映出完整情感问题,帮助其更好的开展交流。
同时,采取具体的日常生活行为来促进亲子情感交流。例如,孙辈在祖辈劳动的时候加以帮助,在一同劳动中,加深亲情;或者是祖辈与青少年一同与父母打电话,三代在一起,可以更好的进行情感沟通,让祖辈了解如何像父母一样进行倾听和解决青少年的情感问题,也让青少年了解如何向祖辈诉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可以通过建立邻里互助小组的方式,让隔代教育家庭中的祖辈,向自己信任的同年龄层次的邻居朋友交流自己与青少年情感交流的细节,在交流和沟通中,促进自己的情感交流观念改善,同时学习新的情感沟通技巧。从而为养成教育停工亲子感情基础。
(二)改善养成教育方法
学生的家庭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帮助隔代教育家庭解决家庭养成教育问题,能有利于亲子交流的深入。首先,每个家庭存在的教育问题程度不同,应该在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家庭的具体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社会组织在与隔代家庭中亲子交流时,应利用专业的知识、亲切自然的态度让家庭成员产生信赖感,倾听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利用心理疏导技巧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其次,外界人员可以为家庭提供具体的服务。如教育问题是由孩子不认真、厌学引起的,社会工作者应考虑为孩子提供教育辅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他建立一定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如教育问题是由祖辈不关心、教育方法错误等引起的,社会工作者应与祖辈交流,让他们意识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以及孩子教育与家庭的关系,像他们传授一些可行的教育方式或激励方式,让他们能在亲子交流中更为深入。最后,社会工作者可以学习“妇工+社工+义工”模式,联系当地的妇工、义工组织,联合开展一些大型的教育活动,传播正确的教育观念,提供教育方法,帮助隔代教育家庭走出教育困惑,从而让隔代教育学生完成良好的养成教育。
(三)丰富亲子生活,为养成教育设立情景
对于隔代教育家庭,亲子生活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养成教育的质量,良好的亲子活动可以为祖辈和被抚养的学生提供开展养成教育的情景。这其中包括,举办亲子活动,例如讲述爷爷奶奶的故事、亲子读书会等,让祖辈和青少年增加互动,提升了解。同时,就隔代教育的家庭的特点来说,可以让青少年学习一些简单的按摩技巧,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按摩,让青少年和祖辈在这种有意义的活动中,了解亲子活动的内容,提高开展亲子活动的意识,从而营造更好的亲子关系。
同时对于远方的父母,家庭社会工作者应联合学校,开展例如给父母写信、与父母进行视频通话等活动,让青少年多与父母联系,不是简单的利用电话通信,而是利用更多的通讯手段,例如书信和网络,从而和父母获得更多的亲子互动机会,远程参与亲子互动,消除地理距离上的限制,完成应有的亲子生活,在这种亲子交流的情境中完成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最后,应该注意关心隔代教育家庭生活的各个细节,有条件的社会工作人员可以,为祖辈抚养工作提供帮助,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让青少年感受到真正温暖的家庭生活,获得亲子生活体验,从而提升养成教育的效果。
五、结论
隔代教育是因为父母外出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中,孩子多由祖辈抚养,其存在种种的问题,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孙辈与祖辈在情感交流上,观念落后同时缺乏交流情感,导致隔代教育家庭中情感沟通不足,不能及时发现青少年的情感问题。祖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技巧的不足,导致被抚养的青少年无法获得足够的家庭教育。同时家庭基本功能的缺失,和父母过少的联系,导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弱化亲子关系。这三点共同造成影响,所以隔代教育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总有着或多或少的缺失。如果能够合理的针对隔代教育家庭的交流、家庭教育、家庭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就可以很好的改善其养成教育的效果,总而可以提升农村隔代教育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综合教育质量。
阅读排行榜
图片新闻榜
图书排行榜